【河南经济报】王世泰:厚植智能型人才 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03-18浏览次数:19

厚植智能型人才 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

王世泰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了新质生产力。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综观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在21世纪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被广泛视为生产力叙事中不可或缺的词汇时刻,“新质生产力”不仅关涉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它也勾连着经济学理论范式和概念范畴自从21世纪以来人类经济学发展模式的变迁。170多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就从宏大的“历史现实感”叙事语境中讨论生成现实生产力的条件、结构以及影响因素等。由此,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映照着中国经济治理现代化的巨大“历史感”,也彰显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学领域的知识创新。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谱系建构既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

以人才培养赋能新质生产力竞争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实现科技创新,探索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发展,这些都不能离开理论功底扎实和专业技术优质的创新性人才。一方面,聚焦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一批跟产业紧密融合的学科专业。高等院校、中专职业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都要优化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加强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人才培养机构要突破人才培养的各类现实性障碍,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实现“多层次、跨区域、立体化”的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围绕产业链布局和科技创新难点,统筹专科层次、本科层次、硕士层次、博士层次的教育资源,强化高层次人才在颠覆性技术和引领性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构筑新质生产力的竞争优势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更为关键的,还要面向中国式经济治理现代化客观现实,加快跨学科、大平台、高精尖的新质生产力创新平台建和,逐渐建立完善的科研人才的选用育留制度和竞争性科研项目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劳动者干事创业的热情,从而为加快提升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培养智能型人才激发新质生产力培育活力。

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图景构建,它离不开“能工巧匠”。显然,面对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现实情境,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延伸必然引发产业机构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的革新。在这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劳动力。如何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能工巧匠”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一方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智能型人才参与新质生产力建设离不开算法、数据模拟以及大数据处理等专业技能。中职院校、高职院校、科研院所等要依托于地方教学资源,深化在元宇宙、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人才链”素质培育。人才的培育不光要强调专业技能教育,还要加强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着力培养一批智能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等。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农村治理现代化、新型消费以及数字化治理等各领域都需要智能型人才。政府、企业等需要科学谋划智能型人才引进策略和分析研判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制度。智能型人才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新型消费和数字化治理等都需要创建新的劳动空间应用场景。有条件的企业和学校等机构要实现智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展开诸如电商直播、视频直播、互联网营销、电子商务、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等精品课程的建设。政府、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机构等都要积极参与智能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为建设功能优越的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基地注入新活力。

强化人才价值链管理塑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

智能型人才价值链管理就是要将人才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环节发挥积极效用。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界定既要尊重客观经济现实,又要注重智能型劳动者的个性发展和职业晋升。参与新型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设的企业要培养具有高忠诚度的智能型人才。培育新质生产力势必要改变原来作业流程、业务标准以及顾客服务计划等。致力于提供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产品和服务,以提升生产效率为目的,智能型人才的价值实现是必然的现实要求。促动智能型人才供应链管理,搭建知识传播、课程建设、实践应用于一体的智能型人才综合服务区域或驿站是关键。智能型人才价值链管理要明确人才链跟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角色,通过多种形式的价值培育和建设制度来构建优质的智能型人才培养生态运行模式,如轮岗实训、研修实践、专家授课、实验操作等培养模式探索。另外,还要加强智能型人才活力生态圈建设。有条件的高新技术区、企业机构、科研院所等探索实行一流人才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柔性引进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智能型人才良性循环机制建设,体现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人才倾斜供给和支持发展。总体上,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将智能型人才、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物料供应等有机链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价值链的有效管理,逐步形成富有过硬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价值管理体系,为塑造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态势输送人才。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原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aHgEko1xHjgSjk0wQjEfugm9kZJWoDAXGG8n9gXm3NzT8DVp1mg3Psbbo_6xWijND_vDriTY_dzXOGEzoMcjZmz4AuAvyEPRq0S7PxPBwX4s43s0PNcJyrR8__gRFUjOIXiWG8xGk-XnyFamkGwoh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