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与科研

马克思主义学院“筑基”工作坊第十三期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06-17浏览次数:10


    2024年6月16日,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筑基”工作坊第十三期在张磊老师家中开展。本次“筑基”工作坊由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磊老师及湖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院江喜林老师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加。

    本次读书会,各位同学积极发表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有同学认为,“仁”是人具有的品性,天地自然“不仁”,且天地“不仁”是遵循自然的生长发展,圣人学习天地的“不仁”是遵循百姓的生活规律,不以“仁”偏私于某一方,“亲疏一等,则不害异类,彼此获宁”。有同学则对文本理解提出了疑问:“天地不仁”与“圣人不仁”是观察性描写还是假设性描写?张磊老师对此进行了回答,认为“天地不仁”是观察性描写,“圣人不仁”是圣人应该学习天地的不仁,是圣人应做的事。张磊老师认为“不仁”不是无情,而是对“仁”的超越,是“不过于仁”累及自身。对于“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有同学认为是天地间生存的万物按自然规律生长。有同学则认为是天地按自然规律运行,不过多干涉万物的生长。江喜林老师对善恶是否有客观标准提出了疑问,大家对此进行了积极的讨论,认为善恶的划分遵循主流的价值判断及主观的自身感受。同学们对善恶进行了发散的讨论,有同学认为至善则是至恶,善恶相伴而生;有同学则认为有不存在恶的善。

    在本次读书会中,各位同学积极发表了自己对《道德经》理解,提出了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老师们答疑解惑,以专业的知识引导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