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我院教师王世泰博士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4-10-31浏览次数:10

      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于2024年10月25-27日在福建师范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承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刊资料中心经济编辑部、《政治经济学评论》《当代经济研究》《经济学家》《东南学术》《政治经济学季刊》《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编辑部联合协办。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我院教师王世泰博士应邀参加,其参会论文题目为《刍议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架构和场景构建 》。

   在开幕式环节,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常务副主任黄瑾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于海青、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涂荣、福建日报社副总编辑刘见闻、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陈文章等致辞,他们共同强调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必然,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本次论坛共分为主旨报告、优秀成果代表主题报告、平行分论坛、青年人才培养与政治经济学学科负责人论坛、期刊杂志与青年学者交流会等环节。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单位的学者以及媒体记者约200人参加了本次论坛。在期刊杂志与青年学者交流会上,《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经济学评论》《上海经济研究》《教学与研究》《财经科学》《福建论坛》《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海派经济学》《改革与战略》等期刊介绍了期刊选题、编辑审稿等议题,与会的青年学者跟期刊编辑就文章修改、期刊主题策划以及论文修改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设置十个分论坛,主题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典文本、《资本论》研究与运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研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经济学逻辑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等。王世泰博士主持分论坛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研究”。

    与此同时,王世泰博士汇报了近期研究的最新成果: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架构和场景构建。王世泰博士主要从过程-结构-功能视角阐述了科技创新跟新质生产力的互动,力求尝试建构互动的理论框架以及应用场景。该成果是王世泰博士主持202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唯物史观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架构及其效应评估研究”(24BKS0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王世泰博士指出,作为一个饱含着科技创新要素的复杂概念,新质生产力的生成与科技创新有着千丝万缕般的联系。由此,基于“结构-功能-过程”的视角,探寻科技创新所引发的传统生产力要素的质变,在新质生产力要素形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产业、新模式与新动能,促成了“新质生产力画像”的生成。该成果得到点评专家四川大学贺立龙、浙江大学翟绪权、《政治经济学季刊》孙怡铭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王世泰博士也跟与会专家进行了积极沟通,力求将新质生产力研究深入推进。

    在闭幕式环节,大会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吉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进行了发言,内容涉及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质生产力、国内外进出口贸易、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国有企业发展等。在分论坛代表汇报环节,我院教师王世泰博士代表发言。王世泰博士从三个方面概括性的介绍了分论坛五的11位青年学者关于新质生产力研究的最新进展。王世泰博士分别从空间维度、企业竞争、数据要素、科技金融、企业新质生产力测算、市场发展与区域经济等方面总结了分论坛的研究汇报成果。

 

    正如于海青副院长指出那样,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要勇立时代潮头,勇于探索创新,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本届论坛的青年学者们围绕着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资本论》在当代的创新应用、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等议题展开讨论,充分展现了当代学者理论研究紧跟时代脉搏的使命担当。与之相应的,也展现了学者们争取出研究精品,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中国特色经济学知识体系建构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责任担当。整体上,第十三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青年论坛报告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样,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