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第四期《科学社会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研究生课程沙龙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4-16浏览次数:10

为培育研究生学术素养,提升经典文献研读能力,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学模式创新,学院依托研究生课程《科学社会主义前沿问题研究》开展系列学术沙龙,并于2025414日下午成功举办第四期经典文献研读课程沙龙。本次活动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百科全书’——重读《国家与革命》”为主题,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振钰教授、胡刚教授(校聘)担任点评嘉宾,吸引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师生及校内学术爱好者积极参与。沙龙由课程负责人程琼副教授主持。

沙龙活动中,五位研究生围绕列宁经典著作展开多维解读。李炎泽通过历史档案溯源,揭示《国家与革命》“未写完的书与未竟的事业”背后的时代使命;张瀚文紧扣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核心命题,系统阐释“国家的本质是什么”的理论真谛;谭冲以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切入点,辩证分析国家与革命的深层关联;王麒皓通过文本细读,梳理列宁对机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批判逻辑;刘晨立足当代治理实践,探讨“专政还是治理”的现代性命题。分享人将文献考据与理论阐发相结合,在经典文本与时代课题的对话中展现了学术思辨的深度。

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刚教授在点评环节指出:“《国家与革命》不仅是解剖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理论利刃,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方法论指南。”他高度评价同学们贯通历史与现实的研究路径,并围绕“无产阶级专政的当代实践形态”“国家消亡理论的现代性诠释”等议题与师生展开对话。现场学术讨论热烈,与会者就经典著作的文本细节与理论延展进行了多轮互动。

副院长王振钰教授在点评中高度肯定了本次沙龙的举办,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了针对性解答。他指出,经典文献研读对于提升研究生理论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实现研究生学习的“三重贯通”,即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贯通、批判思维与建构思维的融的贯通、学科基础与前沿视野的贯通。他希望全体同学能够通过学习经典、研读经典最终领悟经典,在精研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中坚定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为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培养的特色品牌,课程学术沙龙已形成“经典筑基、问题导向、师生共研”的育人模式。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专业课程与学术活动的有机融合,通过系统化的经典研读、前沿研讨与学术实训,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创新思维能力和强烈使命担当的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