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我院部分班级开展 2025 年暑期社会实践(专业考察)活动的通知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6-25浏览次数:143

学院2023级各班、2203班: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相关部署要求,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引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在社会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解决实际问题、锤炼过硬本领,依据学院党委工作安排,决定组织2023级全体本科生及2203班优师计划本科生,开展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业考察)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实践主题

    学思践悟新思想,行走课堂炼真知,青春挺膺现代化。

    二、参与对象

    学院2023级全体本科生、2203班优师计划本科生

    三、实践内容

    1.考察阶段安排

    准备阶段:6月。学生需提前联系可以开展专业考察工作的政府部门、大中小学校。

    实施阶段:7月-8月。开展为期一周(共7天)的专业考察,填写专业考察日记并完成专业考察报告。

    总结阶段:9月。返校后,学院将及时召开总结会,评选优秀专业考察报告,并认真总结专业考察实施过程中基本情况、考察收获、发现问题和改进建议等。

    2.选题范围指引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结合共青团实践育人要求,聚焦 以下重点方向: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创新、基层治理、社会工作、“三农”工作等重要论述的学习与实践。

    (2)围绕“寻访身边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感人事迹”开展考察活动。

    四、活动原则

    1.安全第一,规范先行。 严格遵守实践单位及所在地管理规定,强化安全意识。制定应急预案,遇突发情况第一时间联系实践单位及辅导员张亦婷老师(13545997046)。

    2.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坚持问题导向,运用专业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提升能力,注重实效。

    3.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特长与集体优势,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群众生活开展实践。

    4.注重质量,及时总结。 严格按考察要求执行,认真做好过程记录和资料收集。按时提交完整、真实的考察记录及高质量的调研报告。

    五、相关要求

    1.学生应在暑假期间,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前往党政部门、中小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考察。严格遵循考察单位的要求,撰写心得体会。

    2.秋季学期返校后,以个人为单位提交经考察单位盖章确认的《社会实践》课程记录手册和考察调研报告。学院将统一对考察成果进行评定考核,凡无故不参与此次考察工作的学生不予评定专业考察成绩(社会实践课程,1学分)。

    3.《社会实践》课程记录手册以班级为单位收集后统一上交;考察调研报告的撰写要严格按照附件2提供的格式规范进行,开学后以“班级+学号+姓名”命名打包发送至班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统一收集后于8月30日前将材料命名为“班级名”打包发送至张亦婷老师邮箱:3284557484@QQ.com。

    4.下学期开学后,学院将评选出获奖团队、优秀调研报告和优秀个人,并集结成册。

附:1.《社会实践》课程记录手册(电子稿)

    2.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业考察)调研报告格式规范


 

湖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办

2025年6月25日         

附件2: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专业考察)调研报告格式规范

    标题 

    [主标题]:突出实践核心主题

    (副标题,可选):基于对[考察对象/地区]的调研

     示例:深耕乡土育人心,寻迹师魂映初心——基于XX县乡村教师群体的教育家精神实践调研

    一、报告封面

    1.学院LOGO + 马克思主义学院

    2.报告标题(主副标题)

    3.实践团队名称/个人姓名、学号

    4.实践时间:2025年7月X日—X日(精确日期)

    5.实践地点:省+市/县+具体单位

    6.指导教师:XXX(如有)

    7.提交日期:2025年9月X日

    二、正文结构

(严格按以下顺序撰写,字数5000字以上)

    第一章:绪论

    1.选题背景与依据

    (1)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引用具体论述,如教育、“三农”等)

    (2)阐明选题与通知中“教育家精神寻访”“专业课实践”等主题的关联性

    2.实践目的与意义

    (1)理论价值:深化对某一重要论述的理解

    (2)现实意义: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参考

    3.文献综述(可选)

    简述与选题相关的政策文件、学术观点

    第二章:实践设计与过程

    1.考察对象与范围

    具体机构/群体/地区简介(如XX小学、XX社区、XX科技企业)

    2.实践方法与工具

    (1)方法:实地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档案梳理等

    (2)工具:访谈提纲、问卷样本(附录附原件)

    3.实施流程与日程

    以时间轴形式简述每日考察内容(对应考察日记)

    第三章:考察发现与分析

    (核心章节,需紧密结合选题方向与思政元素)

    1.现象描述

    围绕“教育家精神”“基层治理”等主题,客观记录典型案例

    2.问题分析

    (1)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剖析现象背后的矛盾与成因

    (2)结合专业理论(如教育学原理、社会学理论)展开论证

    3.思政融合点提炼

    如何体现“行走的思政课”?考察如何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1.核心结论

    概括实践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印证

    2.对策建议

    针对问题提出可操作方案(如教育政策改进、社区治理优化等)

    3.自我反思

    知识应用不足、调研能力短板、思想感悟深化点

    三、附件(必备项)

    1.《社会实践》课程记录手册(按日期整理,含每日地点、任务、心得)

    2.实践证明材料

    (1)单位接收函/实践鉴定表(盖公章)

    (2)访谈记录(2份以上,附受访者匿名化信息)

    (3)问卷数据汇总表

    3.过程影像

    (1)精选照片3-5张(标注时间、地点、事件)

    (2)重要会议/访谈录音(可选)

    四、格式细则

    1.排版:A4纸,页边距:上下2.54cm;左右3.17cm,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段间距单倍行距;正文两端对齐,标题黑体三号,正文宋体小四;页码:阿拉伯数字,居中于页脚

    2.引用规范:领导人论述注明出处(如《习近平著作选读》卷X页X);学术文献采用APA格式

    3.安全脱敏:隐去受访者全名、单位内部敏感信息

    4.提交形式:PDF电子版